Perun Consultants

View Original

避免財務危機 刻不容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佔全球人數10%。病毒全球大流行不單影響了人體健康,還影響了很多企業的收入及供應鏈,尤其是業務以與客戶聯絡或與人口流動有關的企業。

在香港, 觀望企業和個人單位已可見其影響之大。截至2020年第四季,失業率高達6.6%,創16年新高。而本地生產總值由原本第二季錄得跌幅最大的9%收窄至3.5%。由於香港正處於下一個階段的經濟低迷, 而政府經已發放所有資助,預計全市企業和個人將面臨空前財務危機。單計2020年5月破產呈請宗數已經創下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新高。

承受最大壓力的企業可能是實體零售商店、餐廳、酒吧、參展商、旅遊及旅遊相關的行業 (如航空業及酒店業界)。換句話說,那些依靠自由流動與客人交流接觸的商家是首當其衝的一群,因疫情隔離措施而大大減少商業活動。

以務實及正面態度對抗營商困境

鑑於現時社會環境,債權人包括銀行及房東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可容許延遲償還債務,政府亦有為個人及公司提供援助。事實上,對於公司於克服一個又一個短期財困後,主要的商業模式能否維持穩健亦是未知之數。

董事需要對於社會情況及其延伸而生的問題有足夠的敏感度,雖然因疫情引起的即時經濟衝擊逐漸減退,但同時亦因政府補貼耗盡及房東或債權人拒絕再寬鬆償還債務而浮現新的衝擊。如未能適當處理,財務危機將一發不可收拾。當公司的現金流出現虧損,維持業務運作的「喘息空間」將會是惡性循環。有訂單才有現金,而現金也需用來支付將來債務。

有見及此,主管及管理層必須留意到財務危機的先兆。一般包括流動資金及現金流變得緊絀或借貸已超乎預期,引致公司營運欠佳,例如:拖延或拖欠付款給債務人及供應商、延遲發放利息、申請「極端的」透支法或其他緊急資金(一般利率非常高),又或是因業務收入及盈利下跌以致利潤率變得極低等等。

一旦公司面臨如此處境,很多董事會投放更多時間維持財政穩定,卻忽視可改善困境的日常業務運作。董事應保持冷靜、高瞻遠矚,帶領及定期檢視公司處理將來債務的能力,包括重新協商並為債務再融資的能力及短時間內經銷售、債務人、資產或現金儲備產生現金的能力。

現時經濟環境雖持續發展但仍見浮動,一些不良的商業活動、問題或商業模式是可持續的,起碼還是尚可接受的。然而一旦風浪過去,很多潛藏已久的問題將會表露無遺。雖則必定困難重重,無庸置疑這會是個恰當的時機去重新審視業務、重整架構或摒棄不必要的業務,為重返正軌及新發展機會作準備。

董事應考慮外聘一名獨立顧問,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穩健性進行客觀評估,方能了解當前可行的方案(包括重整架構或自願清算),並以公司的最大利益為前提作出決策。

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若然一間企業陷入財政困難(即該企業面臨破產),董事在履行謹慎、技巧及努力行事的責任及誠信義務時,必須以債權人而非持份者的利益為先。

公司面對財政危機的即時措施

行動迅速不可或缺,尤其在持續波動不穩的情況下更顯重要。短期內必先解決增加現金流的燃眉之急,而相應的措施包括發出發票、追收逾期款項、商議付款細則以加快收取現金,或延遲繳付非緊急的款項。另外,公司亦可能需要作出重大決定,例如停止部分業務或裁減人手,方能在疫情肆虐之際渡過時艱。

假如公司的根基穩如泰山,在中期措施方面,董事可考慮重新商定目前財務政策, 例如減低利率、延長付款限期,或延期償付。除此之外,注資新投資項目或重新發行股份以吸納新資本,甚或出售非主要資產或非主要業務同屬可行方案。長遠而言,董事有必要考慮徹底進行業務重組及改善業務流程。

然而,若然市場前景仍然黯淡,而經過資產負債重組後,公司的業務發展空間或營運效益有限(即是生存機會渺茫),董事應考慮自願清算並按部就班地出售公司或結束業務。

切忌拖泥帶水

每逢經濟低迷,很多公司都會聘用獨立顧問以度過難關,但實際上在經濟衰退後仍能劫後餘生的公司,往往都能在危機尚未浮現之前便能投入足夠資源解決問題。外聘顧問能夠提供嶄新的方法,幫助公司改善現有的營運模式和系統,以及協助執行較艱難的措施,例如停止長期業務、終止租賃或裁員,從而維持業務發展穩定。他們也能夠向現時或將來的借貸人或投資者清晰展現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及發展前景,以幫助公司重新商定現有的債務,進行再融資或業務重組。

疫情究竟何時畫上句號仍是未知之數,而一年後經濟的狀況同樣難以預料。縱然如此,可以肯定的是,隨經濟逐漸倒退、疫情惡化,公司可以採取的措施必然少之又少。因此,不論董事還是管理層都有責任及早正視財務危機,就每個問題對症下藥,積極採取行動以維持公司發展穩定。